科技与产业

    高被引汇总:2019-2020我刊电极材料类文章展示
  • 现为您呈上《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2020年发表的有关电极材料的文章

    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

     摘要镍钴锰三元层状氧化物(NCM)正极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动力/储能电池系统(ESS)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虽然Ni含量的增加可提高三元材料的比容量及电池的能量密度,但相关电池体系的容量保持率和安全性将会变差。如何有效解决该矛盾是此类NCM电池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从NCM电池体系循环过程中常见的体相结构破坏和正极-电解液界面组成改变两方面失效现象出发,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NCM失效模式研究中所提出的新理论、方法、应用,从机械破坏、结构演变、电化学极化、化学副反应、正负极协同效应等多个角度对NCM材料的衰退机理提出见解,对指导电池用户合理制定充放电协议、缓解电动汽车(EV)里程焦虑乃至材料设计本身均有重要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引用本文:陈晓轩, 李晟, 胡泳钢, 郑时尧, 柴云轩, 李东江, 左文华, 张忠如, 杨勇. 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003-101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共混改性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材料性能一致性容易控制、综合成本较低等优点,在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制造中得到应用。国内外通过对正极材料共混改性机理研究,发现共混改性是材料改善电化学性能、降低成本、提升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径,并有望发展成为依据材料特性指导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极设计的重要方法。同时在正极材料共混改性方面亟需加强共混材料物性匹配、充放电机制选取、共混工艺研究,该方法也为高镍、富锂锰基等新一代正极材料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工艺参考。

    引用本文:张林, 张静, 陈剑峰, 李勍, 张应刚.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5): 838-842.

    锂离子电池中重要正极材料体系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摘要: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而理解正极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阐释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尤其是性能衰减与失效机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磁共振技术(含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研究中不断进步,逐渐成为研究正极材料构效关系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总结了几个重要的已经商业化的正极材料(LiCoO2NCANMCLiFePO4)的磁共振研究进展,展示了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在正极材料构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原位技术的发展在电化学反应机理中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本文有助于了解磁共振技术在电池材料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进一步推动磁共振技术的发展。

    引用本文:耿福山, 胡炳文. 锂离子电池中重要正极材料体系的磁共振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017-10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β-Li0.3V2O5 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随着金属锂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无锂/少锂正极材料逐渐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固相法合成了结晶良好的微米颗粒少锂正极材料β-Li0.3V2O5,电子电导率为2.20×10-4 S/cm。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2.2~4.0 V区间,0.5C电流下可逆容量为247 mA·h/g,循环100周仍有204 mA·h/g;同时倍率性能优异,在10C下容量为160 mA·h/g。利用非原位XRD,研究了该材料在1.5~4.0 V区间锂的嵌入/脱出过程的相变化,具体过程为:β(0<x<0.27) →β'(0.57<x<0.75) →β1 (0.57<x<1.92) →β2(0.75<x<1.92) →β3(1.92<x<2.52)。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形变较小,晶胞参数a最大形变为3.1%(β2),晶胞参数c最大形变为4.5%(β3)。

    引用本文:邹剑, 汪博筠, 杨家超, 牛晓滨, 王丽平.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β-Li0.3V2O5 的电化学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53-36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和表面包覆研究综述

    引用本文:王栋, 郑莉莉, 杜光超, 张志超, 冯燕, 戴作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和表面包覆研究综述[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S1): 43-48.

    熔盐法再生修复退役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

    引用本文:楼平, 徐国华, 岳灵平, 李首顶, 程琦, 曹元成, 邓鹤鸣. 熔盐法再生修复退役三元动力电池正极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3): 848-855.

    三元NCM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毛舒岚, 武倩, 王卓雅, 陆盈盈. 三元NCM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538-550.

    低温熔融盐辅助高效回收废旧三元正极材料

    引用本文:范二莎, 李丽, 林娇, 张晓东, 陈人杰, 吴锋. 低温熔融盐辅助高效回收废旧三元正极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61-367.

    P2-O3复合相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引用本文:张建宇, 鲁理平, 于志辉, 宋进, 夏定国P2-O3复合相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46-352.

    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官亦标, 沈进冉, 李康乐, 管赵如鑫, 周淑琴, 郭翠静, 徐斌. 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1): 70-81.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引用本文:刘韬, 邱大平, 夏建年, 邓加红, 陈志宇, 魏瑾莹, 李敏, 杨儒. 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S1): 1-17.

    醌类电极材料Calix[4]quinone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孙会民, 闫冰, 黄苇苇, 王丽秋. 醌类电极材料Calix[4]quinone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4): 702-708.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在Water-in-salt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熊小琳, 岳金明, 周安行, 索鎏敏, 胡勇胜, 李泓, 黄学杰.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在Water-in-salt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75-384.

    三元前驱体微观形貌结构对LiNi0.85Co0.10Mn0.05O2 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龙, 张二冬, 李道聪, 杨茂萍, 夏昕. 三元前驱体微观形貌结构对LiNi0.85Co0.10Mn0.05O2 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409-414.

    石墨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的改性及性能影响

    引用本文:任雅, 王影, 王东征, 许志宇, 严晓, 黄碧雄. 石墨对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的改性及性能影响[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5): 935-940.

    聚合物基PTC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何浩, 潘俊安, 雷维新, 潘勇, 胡佳卿, 廖盎. 聚合物基PTC导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4): 718-724.

    高倍率双层碳包覆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引用本文:李肖辉, 陈北海, 陈干杰, 张跃伟, 王京, 古领先. 高倍率双层碳包覆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4): 1052-1059.

    冷冻干燥辅助合成Mn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马腾飞, 马超, 孙瑞, 季红梅, 杨刚. 冷冻干燥辅助合成MnO/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4): 1044-1051.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周军华, 罗飞, 褚赓, 刘柏男, 陆浩, 郑杰允, 李泓, 黄学杰, 陈立泉.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569-582.

    氟元素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刘兴稳, 贺劲鑫, 王海林, 靳承铀, 缪永华, 薛驰. 氟元素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S1): 56-59.

    高性能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引用本文:沈进冉, 郭翠静, 陈赫, 周淑琴, 徐斌, 官亦标. 高性能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137-1144.

    无定形碳包覆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徐辉, 仰榴青, 尹凡, 杨刚. 无定形碳包覆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4): 732-737.

    沥青包覆人造石墨炭化处理工艺

    引用本文:冯国飞, 武建国, 刘伟, 徐生华, 林治珠. 沥青包覆人造石墨炭化处理工艺[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3): 580-582.

    基于微乳液法的多孔棒状结构MnFe2O4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丛龙达, 邢雅兰, 靳宝贻, 吴昊, 赵光金, 张世超. 基于微乳液法的多孔棒状结构MnFe2O4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9, 8(6): 1132-1136.

    水热-炭化法制备菱角壳基硬炭及其储锂性能

    引用本文:王超, 肖祥, 钟国彬, 王佩, 刘力铭, 赵亚彬, 时志强. 水热-炭化法制备菱角壳基硬炭及其储锂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3): 818-825.

    高首效长寿命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引用本文:张刚, 刘兴稳, 张帆, 陈至炜. 高首效长寿命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3): 826-830.

    锂合金薄膜层保护金属锂负极的机理

    引用本文:王成林, 屈思吉, 李晶泽. 锂合金薄膜层保护金属锂负极的机理[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68-374.

    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震东, 王振华, 张仕龙, 符春林MOFs及其衍生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研究进展[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1): 18-24.

    探究锡在钠离子电池层状铬基正极材料中的作用

    引用本文:卞静静, 褚世勇, 奚凯颖, 郭少华, 周豪慎. 探究锡在钠离子电池层状铬基正极材料中的作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 9(2): 385-391.

    以废旧锰酸锂正极为原料制备 Li0.25Na0.6MnO钠电正极材料的研究

    引用本文:聂雪娇, 郭晋芝, 王美怡, 谷振一, 赵欣欣, 杨旭, 梁皓杰, 吴兴隆. 以废旧锰酸锂正极为原料制备 Li0.25Na0.6MnO2 钠电正极材料的研究[J]. 储能科学与技术doi: 10.19799/j.cnki.2095-4239.2020.0080.



  • 发布日期: 2020-08-10  浏览: 1958